关键词 |
CDP碳披露碳减排,宿豫区CDP碳披露,嵊CDP碳披露,国际CDP碳披露 |
面向地区 |
公司类型 |
有限责任公司 |
|
经营范围 |
企业管理 |
核算的温室气体种类:包括二氧化碳(CO₂)、甲烷(CH₄)、氧化亚氮(N₂O)、氢氟碳化物(HFCs)、全氟碳化物(PFCs)、六氟化硫(SF₆)、三氟化氮(NF₃)。
普华永道中国ESG可持续发展主管合伙人蔡晓颖表示:“上海气候周以‘中国行动、亚洲声音、世界标准’为宗旨,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参与气候变化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的平台。通过《2023年中国企业 CDP披露分析报告》,我们看到更多中国企业正积极行动,通过在CDP平台披露其环境相关表现,在国际社会扩大中国企业气候强音。”
财政部发布《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——基本准则(征求意见稿)》(以下简称“征求意见稿”),面向所有企业提供可持续信息披露标准参照。财政部出台的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,意味着我国可持续信息披露开启了从政策指引到落地的阶段,并且可持续信息披露要求正走向统一。
普华永道与CDP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共同发布《2023年中国企业CDP披露分析报告》(以下简称“报告”)。
报告显示,2023年,全球有超过23000家企业在CDP平台披露其环境相关表现,较2022年增长约25%;其中,中国(含港澳台)参与CDP气候变化相关环境信息披露的企业超过3400家,较2022年增长约26%。CDP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在全球运营环境信息披露平台,致力于推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,保护水和森林资源,其前身为碳披露项目(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)。
报告基于2023年度的中国企业CDP问卷调查结果,结合ISSB(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)准则及TCFD(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)要求,从治理、战略、风险管理、指标及目标四个方面总结了中国企业的关键发现。
在治理方面,77%的中国企业已建立气候治理架构;超四分之三披露企业的董事会参与了气候治理,显示出企业管理层级对气候问题的普遍重视;提供气候相关薪酬激励的企业比例同比提升至46%,表明气候变化正加速融入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。
在风险管理方面,超七成的企业已经建立气候风险识别、评估和管理流程。中国企业对气候风险的识别意识显著提升,特别是在急性物理风险、市场风险及新兴法规方面;其中,对直接运营环节的急性物理风险关注度高。
在指标及目标方面,中国企业已积极设定和实施气候相关目标,超三成企业设立了科学碳目标,12%的企业设立了净零目标。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方面,78%的企业披露了范围一排放,62%的企业披露了范围二排放,39%的企业披露了范围三排放。此外,使用内部碳定价的企业数量由2022年的86家提升至2023年的125家,未来有较大提升空间。
————— 认证资质 —————
石家庄本地CDP碳披露热销信息